探索“点水成金”!广东已谋划储备近千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

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重庆2020年开奖结果 > 新闻动态 > 探索“点水成金”!广东已谋划储备近千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

探索“点水成金”!广东已谋划储备近千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

发布日期:2025-02-02 16:28    点击次数:128

广东地处南方丰水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人水关系密切,同时又是经济、人口第一大省,发展水经济具有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广阔的先天优势。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提到"发展水经济"。2025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评价和市场化开发,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发展水经济。

发展水经济是近年广东多地推进探索的一条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近日,由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举办的水经济座谈会在江门鹤山市召开,会议总结了省级试点建设成效,交流先进经验做法,探讨水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省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广东海事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地级以上市河长办," 10+2 "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有关单位,有关特邀专家参会,共谋水经济健康发展。

两手发力,水经济新业态得到市场青睐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水经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基于全省长期治水取得丰硕成果、鼓励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而作出的决策部署。

座谈会上,省河长制办公室介绍了广东推进绿色水经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自水经济试点建设以来,16 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37.3 亿元,已有 13 宗项目投入运营,试点建设期内新增直接就业岗位超过 1500 个,2024 年度累计吸引游客 2404 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 8.3 亿元。21 个地级以上市共开展市级试点项目 68 宗、县级试点项目 31 宗,谋划储备项目 270 宗,综合省、市级试点和储备项目,全省范围内已谋划储备了总投资近 1000 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发展迎来建设投资热潮。

省级试点建设 37.3 亿元投资中,社会投资 33.2 亿元,占比近 90%。近 1000 亿元投资的储备项目也以民企投资为主。各地在发挥好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水经济发展中,水利自身造血能力明显增强。

各地立足河流水系特点,注重利用近年治水成果,综合考虑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充分发挥河湖库资源优势,盘活水利存量资产,积极推动水生态资源优势向水经济效益转化,实践出一系列优秀经验做法。江门市以入选全域水经济试点市为契机,从机制创新、资源利用和项目牵引三方面入手,印发全省首个地市级水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方案,推动全省金额最大的"节水贷""取水贷"双双落地,呈现水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佛山市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优势,着力解决试点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实现全省首宗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落地,在政策制定、水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机制探索、促进城产人文联动发展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水经济试点工作契合幸福河湖建设理念和目标,统筹保护与发展,坚持过程导向,注重经验总结和发展模式提炼,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有效探索了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促进了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发展,实现了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百花齐放,水经济新业态生机勃勃

近年来,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广东开展了"清四乱""五清"专项整治行动、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常态化开展水塘河道清淤,河湖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载体。

把水治好了,还要把水管好,更要把水用好,使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让百姓共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之利。

广东各地依托良好江河湖库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水经济试点,积极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水经济磅礴生长。

如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水上运动赛事基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我们正在探索以特许经营模式落地建设粤港澳文体交流中心,并积极举办龙舟、赛艇、皮划艇、桨板等培训和优质赛事活动,基地已经启动无人船的研发和应用,开发特色系列文创产品。"广东舟游休闲运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蓉蓉表示,"水上运动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和喜爱,由此拉动水经济和其他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同时,广东完善游轮游艇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精品航线,推动水系旅游及其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整合了水陆资源,大力推进旅游客运码头、综合交通码头整治等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北江夜游航线,利用滨水区域建设‘旅游 + 商业 + 文化’的特色夜游休闲空间,打造沉浸式水文旅项目,2024 年度累计吸引游客 22 万人次。"清远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徐磊介绍。

广东还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地方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与非遗技艺等文化元素与水经济发展跨界重组,助力水文旅融合发展。"我们充分利用万里碧道、中小河流治理、水美乡村等建设成果,深度融合潮汕民俗文化,推出‘非遗 + 旅游’等主题活动和‘扶贫集市’,全方位、全时段、全要素、全岸线打造水乡旅游网红打卡点,持续擦亮南溪水乡游金字招牌。"揭阳市普宁市南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伟庆介绍道,"试点项目为当地直接提供 180 个就业岗位,有效吸纳农村闲置劳动力,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增收超 3 万元。"

依托优质水岸资源推动滨水休闲康养产业发展。"投资项目之初,我的目标就是打造出适合全家前来的自然度假梦想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乐园。"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门鹤山市源林生态乐园水经济项目投资人关杰初表示。源林生态乐园项目围绕青年水库,以生态休闲、亲子度假、研学科普、精致露营等大众需求和旅游趋势,组合"森林 + 湖泊 + 田园 + 温泉"等资源优势,已完成林相改造超 8000 亩,新种植油茶 3500 多亩,同时推进商业街、乡村振兴馆等设施建设,乐园预计在 2025 年内全面开放运营。

"点水成金"的探索实践,为发展全龄友好、全域协同、多点开花、多业态结合的绿色水经济,注入了强大信心。

保护与发展并重,走出"两山理论"广东实践

水经济的主要活动载体是河流湖泊,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发展水经济必须要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及防洪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我们发现在水经济试点的河湖,好山好水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企业要创造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收和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价值,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陈仁著表示,广东发展水经济使发展与保护两项工作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有效实现了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于全省水经济下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陈仁著总结,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把握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水系旅游(含河湖游轮游艇)、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利用等水经济新业态,建设一批、运管一批、储备一批新业态项目,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完善顶层设计。省河长制办公室将推动编制水经济规划或者工作方案,科学谋划水经济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广东将出台《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将幸福河湖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绿色水经济发展等内容写入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四是持续加强支持力度。省河长制办公室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精准完善政策法规,有效规范各类水经济活动,释放政策红利,引导水经济往规模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五是加强行业服务。加快成立省水经济促进会,团结水经济发展的有关企业,建立起业界沟通、资源共享、政企交流的桥梁平台,推进行业自律监管与服务,推动形成市场与政府合力,促进水经济各行业有序、有效发展。

文、图|记者 胡彦 通讯员 粤河清



上一篇:圣阳股份(002580)11月27日13点59分触及跌停板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重庆2020年开奖结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